close
畫家沒留下什麼,
甚至連封告別世界的遺書都沒有,
唯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所做的最後一件事,
是把面向室外、有窗子的那一面斑駁木牆畫滿,
你可以說這是一幅大型壯觀的壁畫,
但近乎詭異的鮮豔暗紅色調,
抽象而粗曠的幾何線條,
迷離而虛幻的意識形態,
都讓觀賞者心頭感到一股強烈到讓你喊不出聲音的壓迫感,
這牢籠般的閣樓有了這面牆的作陪,
雖然增添詭譎氣息,
但卻也為這環堵蕭然的可憐房間,
增添了些許的質感。
因此,學生拒絕了老闆客套提到的粉刷美意,
堅持讓這幅令人難以理解的作品,
繼續陪伴著他。
每每埋首苦讀到腦容量超載當機時,
他總會緩緩闔起書本,
邊伸懶腰邊凝視著這面牆,
一方面揣摩著畫家作畫時的心境,試著尋找畫裡的解答,
更重要的目的,
是藉此警惕自己,
絕不可怠惰獲任何閃失,
當畢業踏出校門,大步邁入社會後,
絕不能和窮畫家一樣窮愁潦倒、沒沒無聞,
權勢、財富及高高在上的社會地位,
無論如何都要緊緊抓在手中。
利字薰心,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中,
已逐漸取代年輕奔放的赤子之心和讀書人本應有的風骨和理想……
在四年異於現今青年學子糜爛生活的苦讀歲月後,
他果然很爭氣的以第一名的成績,
公費赴美深造。

告別了閣樓,
告別了年輕的光陰,
更得償所望的,
告別了他最為唾棄的貧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swer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